——南阳在京群英联谊促进会——
卧龙中人 出南阳记——入群英会半年记
2017/4/6   来源:群英会www.qunyinghui.org
你是哪里人?
当我每次被问及家乡的时候,总会怀念一次故乡,并顺便科普一下它,南阳,位居中原,四季分明,能人辈出,……
有时候,似乎也不用说那么多,外省人对南阳,多少都略知一二,比如诸葛亮。
他们知道南阳有个诸葛亮,但是不知道诸葛为何能身居茅庐,指点江山。
有些事儿,你不是南阳人,对你解释不清楚。
所以,我只能尽力而为。
从头说起吧。
我的初中原先是在一个乡村中学。学校有一个老校长,勤劳朴拙,刻板严厉。每天清晨从早操开始,他会用用哨音叫醒每一位同学和老师,准点跑步,每天晚上准时熄灭学校每一处灯光,只为节约经费,每天上课时,总看见他拿着扫帚,一点点地扫院子,在他克己奉公的治理下,学校秩序井然有序,升学率一直位居全乡之首。

学校里的学生每届更迭,老师们也时常更换,但是这位校长连任二十年,出了二十年早操,吹了二十年熄灯铃,二十年升学率都居高不下,别的学校不断来考察,却没有哪个校长能坚持和效仿。这座学校的文化里有他勤奋严谨的基因,没有人能替代和改变。
那时候我经常得第三名,因为班上有两个同学,我一直超越不了。第一名是一个女生,每天按部就班地听课学习,认真刻苦。第二名是一个男生,从不熬夜,聪明灵活。初中三年,我成绩从未超过他们俩。
初三上完,第一名和第二名都顺利地考上了南阳一处中专院校,毕业后他们都在南阳一家企业上班,而我读了高中又离开南阳去了远方念大学。许多年后我们聚会,我发现他们的勤奋和智慧一如既往,我依旧无法超越他们,勤奋不如第一名,智慧不如第二名。

唯一的区别是,我出南阳了,而他们,守着南阳城。
我想无论经过多少年,我都不会忘记那个秋天的傍晚,我背着塞满衣物的编织袋,和一群农民工一起挤上火车,准备在过道里站18个钟头去我的下一站北京。离开家门的时候,邻居说,这就走了,我妈说:走了。邻居说:你以后就妥了。我妈说:妥了妥了。
当时年少,不知道妥了是何意,可能这一刻对我妈来说,是一个终点。而对我来说,却是一个初点。
而今天,2017年的除夕夜,我坐在岁月更迭处回首,才发现,这个初点,成了我生命轨迹的圆心。

犹如一只不起眼的河鱼被激流带进了海洋,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,曾徜徉于书山人海中,也曾游离于灯红酒绿间,无数次被问:你是哪里人,也无数次作答:南阳。哦,那是诸葛亮的故乡,问的人礼貌赞赏,我也颇感荣光,有个智慧的祖先,好似自己的额头也徒增了几道智慧的光芒。

京城南阳人众多,秉性各异,所执也各自不同。有智者说:凡大河逆流,必出怪人。南阳之白河西流,所以怪人辈出。我在京城也遇见一二。
大学时同系只有三个南阳人,两个师兄和我。大师兄勤奋踏实,是学生会干部,威望甚高,以勤奋朴拙而显著;二师兄化名武林盟主,是校BBS文坛第一主笔,以智慧怪诞而闻名。俩人皆为人中龙凤。

因大学时代,春节回家都是学校统一订票,所以我有幸分别和两个师兄在出南阳的火车上偶遇。那个时代的春运,很是糟心,一个车厢站的人比坐的人多,甚至座位底下都躺着人,两次都幸亏两个师兄全程护送,才得以安全返校。第一次是二师兄一路同行,站着听了一路三侠五义,慷慨激昂,自比侠客。仅靠几瓶水,持续讲18个钟头,害得有几个应该在石家庄下车的农民工也忘记下车,一路跟着听到北京。待到第二次,车厢里偶遇大师兄,一上车就散尽所带食物,前后左右一呼百应,随即亮出两幅牌,一群人打着双升其乐融融地到了北京。

两位师兄招数不同,但都殊途同归,化枯燥的归途为有趣的相逢。毕业后,不出所料,大师兄的仕途游刃有余,二师兄浪迹江湖,已成为武侠小说界的一只利笔。

技不同,道相似。而这相似的道,却是南阳人原生的基因。
这些往事,我现在捉笔道出,也是散乱不堪。但是将其装订成册,却发觉其颇有轨迹可遁。

作为卧龙先生的后人,我一直好奇他为何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,推出三分天下之格局,这得多大的视野和智慧。这个谜团持续十年,直到2016年我加入群英会,才推知一二。

凡谋事,取法其上而得乎其中,取法其中而得乎其下。我想,无论一千多年前的卧龙先生,还是如今的群英会组织,都深知其理。
关键是,若要谋其上,是否合乎道。
凡天下事,皆归一道,凡天下人,殊途同归。我想当年卧龙先生,隐居茅庐而知三分天下之大格局,当对人对事都了然于胸,然明知三分天下后孰强孰弱,而坚持选择蜀汉,无外乎蜀汉的正统与仁道。得人心者的天下,道义上众人拥护,才能展开权谋与布局,南阳出能人,见仁见智,谋道者少,谋事者多。诸多事最后功亏一篑,根源在于“道”的层面根基不稳。

而群英会之胜出,在于谋“道”
他不同于为金钱而聚集的地方商会,当然也不是随意恩施的慈善组织。为钱而结盟的商会,众人逐利而行,关系纽带随时可能崩裂。而群英会创办之初,服务的心态和利他的基因吸引一大批在北京的南阳有道之士,谈交情,树正气,不吃喝拿玩,做事先立道,做人先立德,有了彼此的认可,才有信任,得道多助,看似虚幻与漫长,但人心所向,事缓则圆,终将顺心顺意。
我想起我的老校长,他对道的执著坚持,二十年如一日,所以从未有人质疑他在学校中的地位与威望。我的两位初中同学,工作上的勤奋与格局上的智慧让他们的人生顺风顺水。而我的两位师兄,同样是格局上的对“道”的占位,加上南阳人勤奋的特质,让他们在不同人生路径上各有所成。
三十而立,我开了一家小公司,经常与不同的人打交道。大体来看,逐利而行都不长远,双方彼此信赖以谋大局,彼此关照谦让,却往往是双赢。
我想,双赢,或者多赢,便是群英会的谋求之“道”。

作为卧龙的后人,当我们背起行囊,离开家乡,却永远脱离不了卧龙岗一千多年来的文化基因及特有气质,当我们论及故乡的卧龙先生,智慧的光芒时常会在头脑中闪现,南阳是我们的出发点,也是我们的原点,这个原点就是凡事先利他,就是顾全大局的大格局和大智慧,牢记这个原点,再将勤奋和毅力作为原动力,就会在既定轨道上顺利前行,无论在哪,结果都不会太差。

当年,卧龙先生观览天下事,惠及天下人。而今,先生的后人占在道的层面上,以双赢为导向,加上南阳人的勤奋与认真,群英会之兴盛也在情理之中了。
在可预见的将来,群英会会越来越好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文:群英会理事 张岩雨 


热门文章
· 群英会2019年中理事会圆满举行
· “走过五年,感恩有您”群英会2019新年联谊会圆满举行
· 群英会2018年双十一香山行圆满成功
· 南阳在京群英会2018年年初理事会顺利召开
· 群英会2018迎新年发展论坛会圆满举行
· 群英会2017年12月17日临时理事会圆满召开
· “京豫汇”“2017第17期新经济食品企业升级探索”沙龙活动圆满举行
·  群英会2017第一期书画艺术交流会圆满举行
· 南阳在京群英会2017年年中理事会顺利召开
· 群英会2017自媒体运营与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圆满举行

版权所有 ©南阳在京群英会
自2013年成立至今,已为南阳在京老乡举办各类型活动百余场,温暖无数老乡。
备案号:京ICP备15002072号-4